Tuesday, January 27, 2015

好穿的鞋之二



冬天是靴子的季節,好穿的高跟鞋也不能穿了。但還是回顧一下扼腕沒多買兩雙的Cole Haan Chelsea Low Pump
先承認我是Cole Haan控,最好有鞋子能讓胖子穿得舒服。不過它這兩三年來風格改變很多,偏向運動風,以前的經典鞋款都斷貨了嗚。



之前買了這雙靴子Davenport Bootie栗子色,鞋面有點霧面閃亮很美,最好的是它走起來很小聲!在辦公室不會太招搖(相較於Madewell的靴子,下方有圖),這雙唯一缺點是比較緊,拿平常的號碼剛好,不能穿厚襪子。也是要斷貨了,準備購入黑色。

相比起來寬鬆好穿的靴子是Madewell The Billie Boot黑色,鞋跟更粗更好走,比較寬可以穿厚襪子。我喜歡它的拉鏈在內側。缺點是走起來有點大聲。
另外最近常下雪,我的Timberland童鞋是可以替代雨鞋但穿起來太男生了,想找一雙耐雪防水的鞋,結果還是回去Cole Haan找到了一雙皮靴子Indiana Short Waterproof Boot,穿著它完全不用擔心鞋子濕掉,走起來很穩,可以當雨鞋用。





Friday, August 29, 2014

好穿的鞋


Credit: Cole Hann
上一雙實穿的靴子是雙黑色短靴,Colisée de Sacha,非常適合通勤用的黑色短靴。最後一雙牛津鞋是Cole Haan藍色麂皮牛津鞋,可惜已經停產。

去年買的超好穿Cole Haan Chelsea Low Pump今年也停產了,我買的是黑色漆皮(圖示是深藍漆皮)。它最大的優點是跟高6.5cm還有防水台1.2cm,走起來感覺真的是低跟鞋,之前在百貨公司上班常穿著替換。可惜想再買一雙已經沒貨了,現在這雙已經穿到壞掉。

前陣子在Anthro買了兩雙好穿好走的上班鞋,但是都有磨合期。一雙是Gee Wawa Lydia Cutout Loafers,白色鴕鳥紋休閒鞋,其實是白色短毛上點金色圓點,真皮內裡很好穿,唯一的缺點是後腳跟十分摩腳,剛穿的第一週後腳踝每穿必摩到破皮,貼幾層繃帶才堪穿。過一陣子就沒事了。如果要說還有什麼缺點就是容易髒,才穿幾天鞋尖就變灰色了好心痛。

Credit: Anthropologie
Credit: Anthropologie
另一雙是Seychelles Perforated Kelly Oxfords金色摟空牛津鞋,買到大半號有點鬆,一開始是後腳跟稍微摩腳,之後就沒事。我走路常常自己撞到腳跟,這雙鞋跟木頭特別重,每次踢到骨頭都非常痛。

接下來想下手這雙黑色休閒鞋,Dolce Vita Lex Calf Hair Flats,看起來跟白色鴕鳥鞋有點像,平底鞋應該比較不會有雷。

不是我在說,Anthro真的很會挑鞋子耶。

Credit: Anthropologie

Friday, July 25, 2014

其實還記得去年

果然改不掉積欠東西的壞習慣,柏林照片一張都還沒上傳說。但我想先把前公司寫完。

去年十月底離開百貨業,當時留了不少張備份發票,背面寫著對客人的描述,一張發票是一個故事。已經九個月了,還記得幾個印象深刻的客人,和我的最後一天。

『皮草』

Hugo Boss偶爾有非常華麗的毛皮大衣,像是101忠狗裡面Ursula穿的那樣誇張的造型、改成素色,我超愛沒事亂摸這些大衣,訂價不菲通常一個號碼只有一件。前情替要是在全店特價期間,員工特價往往也會加倍,所以某天晚上八點多整樓幾乎沒人,一位嬌小帶有外國口音的年輕貴婦晃來,不多看別的、直接試穿羊毛大衣,一件含稅約$1,500,貴婦call out要他的親戚來付帳,因為他的親戚在樓上賣寢具。親戚到場後還虧他幾句買那麼貴,閒聊才知道他在樓上待七年了,也是外國人。

在我最後一天也有一位華人女孩來挑外套,拿三件破千的毛皮試穿,最後也只把衣服留在試衣間,一句謝謝也沒說就消失。

『夫妻相處之道』

小標下得有點嚇人,其實只是一些觀察。通常男伴來百貨公司都很無聊,我們有個被戲稱husband parking特區的沙發椅在Tory Burch,會建議搞丟老公的客人去那邊找人。有時候會見到比較,我會說傳統吧或是老婆比較,柔順(是這樣嗎?),的夫妻,有兩對印象特別深。

有天早上被派去Eileen Fisher支援,這是個除了訓練期的三小時、我從來沒賣過的牌子,因為它的客群年齡層幾乎是五十歲以上太太,寬鬆飄逸風格,定價高。那天早上算只有我一個人站了三小時,立刻賣出$5,000(每天賣$2,000就能拿到底薪,有時候也會無法破千),貴婦的錢真好賺啊。其中有一對年約七十的老夫婦,老公是那種華爾街銀行家高大、風衣外套、精明沈著貌的老先生,坐在長椅上看老太太慢慢試穿了幾件,一方面是在等我(另一個被派來支援的阿姨超爛)忙完幫他們結帳,一方面是老先生似乎才是決定買哪件的人,也是他付賬。他們離開的時候我說謝謝,老太太是笑著回答,老先生顯得protective不多話,只是盯著我看一秒。

另一次在Hugo Boss傍晚略閒,一對中年夫婦晃來自己看,中年先生也是一副精明銀行家貌,跟微胖、不特別驚艷的中年太太挑衣服。一開始我沒有接近他們因為他們散發出『不要跟我說話』的感覺,直到太太手上拿了一套西裝我才幫他拿去開試衣間。最後他試了三套西裝,每一套都走出來到扶手沙發區給老公看,最後他把三套拿出來,跟我說要去跟老公討論一下。他們在沙發區討論一陣子每件都再檢查一遍,正好烏拉圭姊晚餐回來,立刻問我『誰幫他們?』,啊,老實說真的做久了,真的看得出來哪些人會買。後來太太拿著老公的卡回來,三套Hugo Boss全買,$3,000多一點而已。

或許,有時候不要堅持某些累死自己的原則,改一種手段,會輕鬆一點。

『好客人』

也許只是剛好,我相信他會回來。

有兩位客人在Hugo Boss試穿幾件晚禮服,因為是歐洲新進品牌和其他設計師品牌,跑倉庫幾次才拿到合適的尺寸,他們是年輕女生,總共在更衣間穿了一小時有吧,後來要我保留一件$700左右的靛色長裙。結果過了四、五小時還沒回來,烏拉圭姊知道後只說他們應該不會回來了。不回來的原因可能很多,可能想想決定放棄、可能在別的地方找到更愛的衣服、可能跑出去吃飯吃太久,太多可能客人要你保留的是不會賣出的衣服。

但這對姊妹花回來了,而且他們要我的名片、要我的上層的聯絡方式,他們說"We like your service so much. We want to tell your manager you're great and we want you to help us when next time we are here."

我給他們百貨公司店長的email,以往如果有人寫信給店長,他會印出信要樓層經理在早會的時候唸給大家聽。不過遇見這對姊妹花剛好在我的最後一天,能在最後一天遇見誠心喜歡我的客人,也算是這四個月在百貨業最美好的結尾了。

但是事情不會這樣發展下去。

『爛客人』

就在關店前五分鐘(當天延長營業所以是21:55),有個黑人女(沒~~~~~錯錯錯)出現在我面前說他要退貨,當時我站在Elie Tahari,他要退現金(拒絕退credit,因為他用現金付賬)超過$300,整層樓的收銀機都關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收銀機單台沒那麼多現金,他這婊子的意思就是要我到地下室的內部銀行去取錢,整個過程至少半小時,而且都關店時間去內部銀行絕對會被白眼到死。我試著解釋沒現金,他去隔壁櫃(剛好是我的mentor非洲女王)之後又回來說非洲女王說可以辦理退貨。拜託我臭臉也沒在怕了,都最後一天誰趕火我?他還敢說『你們不是延長開店到十點嗎?』跟我說這句話的時候都要十點了,幹。非洲女王也不會幫他退,還走過來要我"be courteous",拜託是怎樣的婊子在晚上十點要關店了才要退貨?後來一肚子火下去被白眼上來幫他退完貨已經十點半了。




離開百貨業是2013年最好的決定。

Sunday, March 9, 2014

AllSaints | Keiko Stud Oxford Shoe

Photo Credit: AllSaints
講到牛津鞋,或說一般鞋子,我決對是Cole Haan的忠實客戶,因為它的鞋真的很好穿又舒服,現在鞋櫃裡有一雙它家的牛津高跟踝靴(約十公分)、漆皮高跟鞋(才五公分,正確名字是低跟)、藍色麂皮牛津鞋(一公分半)。踝靴走久了還是會痛,很有氣勢是我的上台報告鞋,高跟鞋有防水台雖然五公分高卻非常好穿,走一天都不會痛,藍色牛津鞋穿一年半了,常穿它的結果是這兩天發現左腳的內側爆開了,稍微墊一下腳就會看到裂縫,縫內看到的是內裡沒錯,但還是不太好穿去上班。

當初買的是素色藍牛津鞋,連鞋帶、鞋底都是藍色,可是最近一年Cole Haan出的鞋怎麼都是螢光色搭配,太跳痛我不敢穿,素色都停產了,上述的高根踝靴也是。在我尋找牛津鞋的旅程中,發現了AllSaints竟然新出了這雙細卯釘牛津鞋,太美麗了!低調的夢幻上班鞋啊!

可是加稅約莫四百鎂(台幣一萬二),想想我還是吃土去吧。
http://www.us.allsaints.com/women/footwear/allsaints-keiko-stud-oxford/

  

Thursday, February 13, 2014

AllSaints | Karis Tronchetto Boots

Photo Credit: AllSaints

何止長草,這個網誌已經變成草原了。

基於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當紅的概念,藉這篇新增個主題兼筆記(標籤是Black),記錄我肖想的夢幻逸品,也就是一個醞釀已久的wish list的概念。

剛好逛到AllSaints網站,之前在SoHo店面試穿過這雙性感高根靴念念不忘,跟高十到十二公分吧,簡單的拉鍊設計卻意外很有質感,瞬間拉長雙腿,百搭。感覺穿上去做任何事情都變得不粗魯(考驗我慢慢走路的耐心)。不過買來也只有去玩才能穿吧,平常走個半小時絕對開始痛,難怪Carrie都搭計程車...。

好想買靴子噢~凹嗚~
http://www.us.allsaints.com/women/footwear/allsaints-karis-tronchetto/
        

Saturday, December 14, 2013

溫馨三代同堂|日本人|造型師

有時候會看見三代同堂的奶奶、媽媽、女兒一起來逛街,通常這類組合都很友善。

前文提過大手筆的義大利三代同堂就是一例,還有兩組讓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客人,一組白人,一組日本人。

開工初期站在Milly的某一天夏日,有位白人奶奶和媽媽各買了一件上衣或外套之類的商品,結帳同時他們年約十歲、打扮得像小公主的小女孩就盯著敝公司的禮物卡瞧,禮物卡有不同的手繪時尚圖案,放在每個櫃台前,禮物卡裡面是空的,要加值才能使用。小女孩的媽媽問我:『可不可以送他一張卡呢?他真的很喜歡這種漂亮的娃娃,拜託你~』當時我還不太清楚禮物卡的用法,看來看去想說應該沒差就給小女孩。他們三個立刻笑開懷,媽媽還開心到伸過櫃台抓住我的手跟我說:『非常謝謝你!You just made her day!』讓我有點驚訝,曾經也是小女孩的我完全理解他女兒喜歡手繪女裝的心情,給他一張禮物卡對我來說是小事,是他們的感激讓它成為有意義的事。

另一次是在DKNY延長營業時間的晚上,從名古屋來的三代同堂奶奶、媽媽、女兒,在替年約二十的女兒挑一件冬天用罩衫外套,奶奶一看就是非常傳統的日本人,三人挑來挑去都自己看也不好意思問我,最後我拿了幾件類似的外套給他們參考,約莫十五分鐘,迅速解決。是奶奶要買給孫女的禮物,五百鎂直接刷了不囉唆。卡刷不過的時候(遊客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奶奶露出很苦惱的表情,換了張金卡繼續試。

日本人是優質客人。不是因為他們買得多、買得貴,是因為他們買得有禮貌、買得乾脆。十月在Tory Burch遇到一位獨自來採購的年輕日本女孩,要幫朋友買一件黑色招牌卡迪根,選好鈕扣大小後一直在試xs和xxs,我進進出出倉庫拿了新衣服幾次,最後他幫自己和朋友各買一件,過程約十五分鐘,很客氣。

順帶一提韓國人就不一樣了,遇過一個很瘦的0號韓國女,某次活動預售期間試一件已打折的Tory Burch花呢外套,進出倉庫幫他找了0和2新貨,他試超久花了半小時左右,最後拿2號,說他週末有活動要穿的一定得現在(原價)拿走,下週再來找我調整價格(price adjustment)。結果他下週直接來給我退貨,幹x婊x,一件四、五百耶,半小時我寧願拿去服務那些不會退貨的人。從此痛恨Jessica這個名字。

另一種我喜歡的客人是設計師加客人的組合,通常會買不少。有些不太會穿搭的有錢人太太(居多)會有自己專屬的造型師,造型師會定期陪他逛街、採買夏裝冬裝、特殊場合用服裝等,這種客人最好了因為你都不需要花時間服務他們,他們會四處蒐集衣服、在試衣間待上一小時,會要你幫忙找尺寸、顏色,最後通通拿出來給你結帳。我在DKNY有幾次遇過一位年約四十的搖滾造型師,他都穿全黑很小隻很客氣,都會拿給我結。另一次是在Hugo Boss,本來以為是母女,一位高個子的年輕女造型師和一位太太四處搜刮到更衣間一小時吧,兩位都非常有禮貌,跑了幾次倉庫找號碼,刷卡是那位太太,買了兩千左右,買太多套裝了幫他們包衣服(garment bag)包得有點久,造型師直接走過來幫忙。這種客人的試衣間往往要收久一點,因為衣服太多,不過這對在Hugo遇到的人真的很好衣服都掛回衣架上了,好感人。

關於結帳這件事情,有幾個小地方可能客人不清楚。包衣服用的吸油面紙tissue paper(真的就是超大張的吸油面紙)通常是一個尺寸,偶爾拿得到大尺寸,櫃姊都會用膠帶把小張紙黏成大張來包折好的衣服,但是,外套和洋裝比較難折、折好太厚無法用紙包好、甚至客人不喜歡折精緻的洋裝和外套大衣,櫃姊應該主動幫你把衣服留在衣架上、用衣服袋(garment bag)裝好,這個花比較多步驟,所以客人不要求的話很多人懶得做。敝公司只有精品、Burberry大衣才提供耐用的厚塑膠衣服袋,一般衣物都是用像塑膠薄、一撕就破的普通衣服袋。如果我是客人,看到櫃姊要折我的皮外套我會生氣。通常用衣物袋包一件裙子我只需要30秒,但其他人(尤其是黑人!)都會搞上幾分鐘,他們就是不懂得把衣服掛在隨便一個鉤子上、迅速套上衣物袋、綁結、裝紙袋,真的搞不懂。


紐約|找工作方式

在這個城市有太多實習和工作供不應求。

如果可以找到全職工作我也想,但是要找正職人家說你的經歷不足,要找實習人家說你碩士畢業了應該去找正職,互踢皮球來去,加上F1學生身分要贊助H1B工作簽不便宜又麻煩。之前聽過除非你幫老闆賺很多錢或是你跟老闆睡,老闆不會幫你辦H1B。當然這是有點太過,也是有老闆看順眼、認為你是人才就願意幫你辦,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紐約有成千上萬個無薪實習,你不爽做沒關係,總會有別人要,尤其是時尚界,看看最近Vogue引發的無薪實習生超時加班風波導致Condé Nast終止旗下所有雜紙的實習計劃,有多少人站在Condé Nast那邊。對紐約這些大大小小公司來說,給你算學分就是報酬(compensation),好心點給你補貼交通費(地鐵月票一張120鎂),再好心就給午餐補助(一天10鎂),真正算時薪、週薪、月薪的實習少之又少,會給的通常是全職實習,有朋友做過全職實習一個月500鎂、簽約三個月。

但個人非常看不起那些把學分當作報酬列在JD上的公司,超!下!流!學分這回事,講的是學生付錢給學校上一門實習課(兩千至數千鎂,依學分費和學分數而定),實習公司只要期初簽簽文件、期末寫寫評價就好,三方相互保證以畢免學生做到一半跑掉或公司亂火人,公司一分鎂都不必出,憑什麼把『學生付錢修實習課』這件事當作公司的compensation?看到這種公司的徵人啟事代表著公司的高姿態,對待實習生(和員工)也不會友善到哪裡去。

這些都是實習生賠本幫人做工,要在紐約生活光是中低收入區的房租每個月至少也要700鎂,地鐵月票120鎂,在市中心隨便買點食物果腹一餐就要10鎂,更不用說上班族必需品咖啡一杯4鎂,如果有抽煙還要算菸錢進去,一個月基本生活費1500跑不掉,要人全職實習無薪是哪招?

粗估紐約市一百個全職或兼職實習裡,有75%都是無薪無補貼,20%有補貼車票或午餐,5%有薪,但這有薪可能像我朋友那樣,也可能像我另一個幸運朋友拿到週薪600鎂的好實習,簡直跟正職一樣只差沒福利(以上純討論文科,理科同學往往有更好的出路和待遇)。同時大公司幾乎都要求實習生拿學分(雙方有簽約才多一層保障)意思是現在校生,如果要走時尚領域,非常多名牌公司只收特定學校學生(例如:Parsons, FIT, SVA, Pratt),一般人除非靠關係進去,不然官網上沒資料、無處申請,你又能如何。

這個城市確實比其他地方多了太多機會,只是合不合適、有沒有身分、人脈的問題,對國際學生來說波士頓的確太小(除非你在波波的三大產業之一:health, education, technology),所以我的研究所國際學生同學們畢業後幾乎都搬來紐約找工作。以下是我用的求職資源和評價,以找行銷相關的工作為主。

步驟:找工作缺、查詢公司(評價、發給H1B或綠卡記錄)、改cover letter、寄出申請書。

#找工作網站#

Craigslist - New York - Manhattan - All Jobs
缺點:要小心詐騙。
優點:直接回覆至招聘人信箱。有時候廣告是提供連結到公司網站填表格。自己得列出關鍵字搜尋,可搜標題和內文。它會有一欄compensation讓發文者填寫,因此沒填的話......約莫即沒錢或補貼太少。

Indeed
缺點:因為它會去搜其他求職網站(如:Monster, Doostang, Startuply, Velvet Jobs),它的連結是連到另一家求職網站,可能需要註冊該網站一次才能看到完整job description。
優點:它會記錄你的搜尋、廣告連結的造訪次數,因此你可以選只看最新的工作(你最後一次造訪Indeed之後才有的新工作)。也可以把工作存到最愛清單裡面、甚至加註筆記。

CareerBuilder
缺點:一、我不是很喜歡它自動把我上傳的履歷寄給recruiters,當作是我本人主動丟履歷,二、它家有非常多的保險、直銷、業務公司,很少行銷廣告類(Indeed比較多),所以我只是註冊了帳戶放著不用。
優點:會有CareerBuilder的人不定時寄新職缺給你說『xxx公司對你有興趣』,雖然通常都不是我想要的職位。另外每週也會有罐頭信隨機列出新職缺寄給你,領域很亂,寄給我的都是sales居多。

LinkedIn
優點:基本上會在LinkedIn開設公司頁面(才能夠)上傳工作職缺的公司都很legit,以前我買了LinkedIn會員的期間,投工作後都會被放到最前面(featured applicant),招聘人比較有機會點開我的履歷。申請工作成功後,會收到LinkedIn的申請成功送出確認信。另外可以線上儲存工作,日後再申請,也會有提醒申請快截止了。有時候JD旁會顯示貼出廣告的招聘人,如果你有問題並且你有買LinkedIn會員,你可以直接寫信給那個招聘人。
缺點:由於它的界面不太友善,一頁只給十筆資料,HR大概只看第一頁,晚申請或沒買會員的人根本沒機會被點閱。還有我懷疑它不是即時送出申請,也不是寄信到HR信箱,我遞交過一個工作申請後,過了一個禮拜才收到LinkedIn寄來的『已申請』確認信。沒買會員的話,基本上在這投工作事石沉大海,好爛噢。但LinkedIn有其它用處,下面談。

微博
缺點:你必須自己先找到那些幫忙貼工作的帳戶、follow它、才會在你的微博牆上看到它每天貼的工作廣告。 帳戶小編跟本是佛心來的,四處收集工作機會再轉貼上來,他其實也是訂閱公司網站的職缺搜尋,(因此如果你剛好也有訂閱該公司的話會重複看到)而且全美各地的工作他都會貼上去,每天貼的量不算多,絕對比你去爬Indeed少。
優點:一、有內推機會!這對沒人脈的留學生來說是多大的福音啊。儘管有的話往往是理工科內推、也不一定在你想要的工作地點。二、可以問問題,簽證至於面試問題都可以詢問。

Doostang
優點:它家列出的公司剛好我都比較有興趣,有行銷公司、廣告公司等。據說是比較高階人才使用。
缺點:它一直推銷自己的產品,從我註冊帳戶至今收過進百封它的改履歷服務推銷信、會員資格推銷信,最後我都沒買的結果是,它繼續寄工作機會的標題給我,但是無法點閱網頁,必須先買會員才能看。等於是沒用了。

StyleCareers
優點:時尚產業的實習和工作。
缺點:職缺不多,好像沒有常常在更新,有職缺放很久都不會刪掉,也沒有任何上傳日期或截止日期可以參考。

以上除了Craigslist, Indeed和微博,其他平台都是工作公佈欄平台,你在這些網站上申請是間接申請,HR只有在登入這些平台一一檢查才能看到你的申請,這點很不好,誰那麼有空每天都來檢查。Cragslist直接回覆到HR信箱,微博和Indeed幾乎都是放連結到公司網站填表或附上一個email,不會有像我申請一週後才收到申請成功送出的確認信。

#查詢公司記錄#

查公司是不是legit是第一點,查沒聽過的公司評價是第二,對F1學生來說,查公司有沒有贊助過H1B(或綠卡)是第三。

LinkedIn
查公司是不是正派、合法、非詐騙,我的第一步絕對是LinkedIn,找到公司頁面,接著才是去看它的官網,LinkedIn上還可以看到公司員工有誰,可以再跟官網對照,很難造假。

Glassdoor
這個網站是世界上求職者的好朋友,查公司職位薪水、員工評價、面試經驗通通有,我的前公司只有2.7顆星(滿分五顆),私以為評價過高。它可以讓你篩選地點、職位,例如鎖定跨國企業的新加坡分公司評價,或是IT部門員工的評價。

MyVisaJobs
可以以公司法律上登記的名稱查詢過去十年申請過的所有H1B和綠卡職位的職稱、薪水、地點、申請結果(核准certificated、撤消申請withdrawn、或是被否決denied),每個申請都有記錄!就算是同職位(如:Business Analyst),申請了一百人就會有一百筆。
另外可以看排名,前十名幾乎每年都是財金銀行業不用說了,可以選產業來看排名等,不須註冊,很好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司會以母公司(或總公司)的名子來申請,例如WPP旗下不同的廣告公司的職員都是歸在WPP名下,你去搜某廣告公司的申請歷史可能會搜尋不到。但若是LVMH旗下的公司,就是以各自公司去申請。

FLC Data Center
這是給要申請H1B的人使用的,我現在也還用不上。原理是你的薪水要高於工作地點的該職位美國人的平均薪水,才能證明公司必須花高於市價的錢請你這個優秀人才,不然他請個本地人就好啦。這只是在決定申請的名目薪水時參考用。我有個朋友在旅館業受虐三年終於拿到綠卡,但是,他就是報高薪水去申請H1B,實拿薪水少之外,還必需付那個報高的薪水必須付的稅金,只能說華人公司真是會利用人才。

其實我現在因為只找有H1B機會的工作,都只搜LinkedIn和MyVisaJobs先。

#特殊公司#

有些派遣人才公司(例如我遇過的24/7在紐約),會有好工作,但基本上都是全職約聘(contract),而且是跟派遣公司簽約、由派遣公司支付薪水,『不是』跟你工作的公司領薪水。這種公司不好的地方在於,合約上規定你在這份派遣工作結束後一年內『禁止』被你工作的公司雇用。我愈過的這間公司有個L'Oréal行銷工作,24/7說得好聽『你有機會轉正呀』,但其實合約上就是規定你派遣工作結束後一年內都不准被這間公司雇用,何來轉正機會?更不用說像我這種沒時間的OPT學生了。比較意外的是,在Glassdoor查不到這間公司的評價,倒是在Yelp紐約上查到了,有人說派遣公司在你簽約前都很積極,開始工作後可能會拖欠薪水很久。不推薦就是了。

大致上是這麼找工作,也不確定這樣是不是好的方式,不然為什麼我閉關找了那麼久都沒有結果?國際學生就這麼難找嗎?就算是Justin Bieber也得申請H1B啊!好啦他可能改申請J1藝術人才之類,總之他也需要工作簽才能合法留著工作。

只要在網址列打上l就會出現LinkedIn,i是Indeed,m是MyVisaJobs,c是Craigslist,Gmail根本是我的首頁......。失業兩個月後我終於拿到一個全職有薪實習了,至於前公司未完的文章......希望能在年底前全部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