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加入LinkedIn到現在剛好五年,大頭照換過兩張,去年底才默默破500個connections,應該算增加得非常慢。
它不像臉書用來按讚,怎麼說,比較像是讓人看見也看見專業經歷的地方,不求即時(real-time)互動,也不是拿來交朋友,這裡更重質不重量。這兩年LinkedIn進軍亞洲,網路上應該有蠻多使用方式討論(吧),我沒用過中文界面,下面是一些個人的使用習慣筆記。
1. 用詞要正確
1. 用詞要正確
不管是中文選字或英文拼字,太多錯字就表示…工作上很可能也會用錯字。
2. 不要亂加人
2. 不要亂加人
很不推薦看到2nd/3rd connection就加,究竟是為什麼呢?見過面的人或是有email通信過再主動加比較好,網路上跟現實生活裡的互動模式其實很像。
3. 加陌生人要表示誠意
3. 加陌生人要表示誠意
不管是加2nd/3rd或根本沒有交集的人,LinkedIn可以讓你自由修改罐頭invitation的內容,請直接有誠意地說明來意。很多獵人頭公司都會主動加人,才好繼續message,通常我會接受。
對方兩次沒回信就不用試了兩次都沒回一定有對方的考量,如果還更進一步直接跑去臉書上找人,我覺得超沒禮貌(對,我有遇過)。
4. 好像有些老闆會翻臉書
對方兩次沒回信就不用試了兩次都沒回一定有對方的考量,如果還更進一步直接跑去臉書上找人,我覺得超沒禮貌(對,我有遇過)。
4. 好像有些老闆會翻臉書
幾年前臉書開始紅起來的時候,的確是這樣。不過那是LinkedIn還沒普及之前,現在老闆一定會翻LinkedIn,至少在歐美廣告業一定要有個帳號。
5. 可以參考改履歷
5. 可以參考改履歷
去看看想要的職位的人是怎麼寫工作經驗、有什麼樣的工作經驗,非常有幫助。
6. 附加外部連結
6. 附加外部連結
三年前我有infographic resume,去年換成個人網站。這些可有可無看個人需求,譬如設計師一定會有。
7. 隱私設定:公開資料
7. 隱私設定:公開資料
這個會在Google search裡面被搜到,同時也是非connection在登入LinkedIn會看到的資料(例如獵人頭公司或對你有興趣的淺在公司)。這個很tricky,因為不想讓資料公開在網路上,又想讓HR看到我的基本資料。我的折衷是公開title & company和學校就好。
8. 隱私設定:誰來我家(who's viewed my profile)
8. 隱私設定:誰來我家(who's viewed my profile)
不知道這個中文翻成什麼,借用無名小站的詞。這我直接關掉,不想看別人也不想被別人看到。但你如果有買membership,就可以不被別人看到、但看得到其他沒有隱藏的人,
9. 隱私設定:動態放送(update broadcasting)
9. 隱私設定:動態放送(update broadcasting)
這我直接關掉,因為會顯示的動態包含你follow了一間新公司、加入一個新團體、修改或增加了某項經歷或簡介、endorse別人的專長、like一篇文章、有了新的connection、換了一張新大頭照,像我常常follow公司的人(單純有興趣不是為了跳槽)就會一直出現在別人的牆上或LinkedIn定期email。如果真的要讓大家知道update,改一下設定幾天就好了,我覺得。
10. 隱私設定:connections
10. 隱私設定:connections
可以設定成只讓別人看到mutual connections,臉書也有同樣的功能。
11. 推薦(recommendations)
11. 推薦(recommendations)
重質不重量,當然愈多代表人氣愈高、大家愈喜歡跟你一起工作。理想情況有這四個推薦就很好:直屬上司、非直屬上司、同事、客戶。太高層沒有直接互動的話就可有可無。
12. 大頭照
12. 大頭照
這個不是臉書啊…自拍照就免了。有些人的照片倒是很厲害可以模仿一下。